色彩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着装搭配,到墙壁配色,色彩促使我们做出大大小小的决定。色彩心理学为色彩如何影响人类行为提供了指南,但这并非易事。根据来自社会、文化和性格的影响,色彩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代表着不同的属性与情感。尽管明确定义具体色彩几乎不可能,但在各种社会和环境中流行着不同的主题和趋势,让我们对色彩的强大影响力能有充分的了解。
色彩对心理的影响十分显著,有助于减少犯罪、影响我们对安慰剂药物有效性的看法,以及导致我们加速驾车。在社交媒体具有空前影响的社会中,我们对色彩痴迷不已。横扫Instagram和Snapchat的趋势对快时尚等行业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获得大众广泛欢迎的色彩得到了“千禧粉”等美名,CNN等知名新闻机构对其迅速走红进行了报道。潘通年度代表色——2019年的活珊瑚橘(Living Coral)是色彩狂热的另一个典型例子。过去20年间,胜出的色彩都引起了设计师和消费者的强烈反响。年度代表色公布之后,会对多个行业的产品开发和采购决策产生影响,包括时尚、家居饰品和工业设计,以及产品包装和平面造型设计。
我们如何看待色彩?
由于色彩对我们的生活具有巨大影响,因此,退后一步,了解我们如何感知色彩很有意思。
当我们感知到光线时,它会触发一种生物学多米诺骨牌效应。光线照射物体时,其中一部分会被吸收,而其他部分会被反射出来。人眼可接收这种反射光,而且根据光线的不同波长,我们会看到不同的颜色。这些波长会到达眼睛后方的视网膜。锥体是视网膜背面的微小细胞,能够处理光线并通过视神经向大脑发送信号,然后标记颜色,并释放出一种联想和意义的泉源。
据《Live Science》的一篇文章披露,并非所有椎体都是相同的,“其中约64%对红色光线的反应最为强烈,约有1/3则对绿色光线的反应最为强烈。另外2%对蓝色光线的反应最为强烈。” 由于我们对红色的反应如此强烈,因此它被用于全球各地的停车标志、急救车和警示标志以引起我们的注意。绿色和蓝色是自然界中的基色。我们以狩猎和采集为生的祖先在大自然中生活了190,00年,这正印证了这些色彩众所周知、令人放松的效果,并且表明,我们对这些色彩的感知与我们当今的特性之间存在进化方面的关联。
根据布鲁克林大学开展并得到《国家地理》杂志报道的一项研究表明,男女对色彩的区分有所不同。研究发现,男性不太擅长区分色谱中间的色彩,即蓝色、绿色和黄色,他们需要稍长的波长才能与女性感知到同样的色彩。较长的波长与暖色有关,这表明男性看到的橙色比女性偏红。
色彩是一种强大的设计工具
环境设计、我们响应的色彩、我们感知光线的方式以及我们对特定色调的情感之间的差异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办公和教学环境中,色彩是一种可用于提振情绪、调动积极性和激发创造力的强大工具。另一方面,不当的色彩选择可能具有反作用,带来压力和分心等不必要的情绪。
生命亲和设计(即,通过木材表面以及有机色彩和图案等多感官体验融入自然元素)是精心运用色彩带来舒适自在的感受并刺激灵感迸发的实例之一。据360杂志报道,“生命亲和设计有助于让人们感到自己有进行定居、探索、适应和创造的空间。这些益处可加强交流与协作,并树立能够在工作中焕发活力的信心。” 相对于令人舒缓放松、激发活力的色彩,红色等色彩会产生有害影响。 一项研究发现,如果在考试前接触红色,则会对学生的考试成绩产生不利影响。
进行环境设计时,在引入色彩之前,首先应考虑您想要营造的氛围。无论是亮丽惹眼的图案,还是边缘一抹淡淡的色彩,CeramicSteel这样的建筑表面都能提供广泛的色彩选择与应用。结合对富有当地文化意义、让人静下心来发挥创意的色彩,或者令人联想起自然元素的色彩,都是在日常设计中运用色彩影响力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