釉瓷搪瓷也称作瓷釉,具有无孔的玻璃状表面,相比玻璃更加坚固,但却具有同样的美观性,其通过烧成工艺将精细研磨的彩色玻璃熔接到一块基板上打造而成。为提高强度和耐用性,我们总是将金属(贵金属或贱金属)用作基板,这是因为金属可在烧成工艺中表现出一流的稳定性与性能。
起源
目前尚不清楚是谁首先发明了搪瓷,也不知道这种工艺什么时候开始使用,但最具历史意义的搪瓷文物是在1950年代塞浦路斯发现的,最早可追溯至公元前13世纪。科学家们已经确定,发现的六枚戒指和一根搪瓷金权杖是希腊迈锡尼工匠制造的。
搪瓷工艺的演变
金工最初用搪瓷取代宝石,这是“人造宝石”的雏形,而人造宝石是当今贵重珠宝和装饰珠宝中的一个常见元素。通过采用这种技术,搪瓷被置入焊接到金属上的轨道底座中。掐丝珐琅意为“分割搪瓷釉料”,这是最早实践的搪瓷工艺。
镶嵌珐琅意为“台田”,与掐丝珐琅在塑造镶嵌搪瓷的空间方面有所不同。与掐丝珐琅不同,镶嵌珐琅工艺需要刻掉基板,而不是将形状镶嵌到金属底座上再填充搪瓷。这两种工艺通常难以区分。
人们认为,利摩日的诞生是个意外,当时,一名僧人在自己的作坊试着将釉质涂抹在作品表面,并长时间烧制以使玻璃熔合,最后发现,颜色依旧彼此分离,塑造出浑然天成、光滑无缝的物品。
随着搪瓷工艺的发展,表面变得更加宽敞精致。釉瓷搪瓷起源自小件珠宝,并开始转变成一种珍贵的表面材料,覆在不同的机板上以满足不同的用途。
现代釉瓷搪瓷
工业革命推动釉瓷搪瓷改头换面,经过不断研发,成为一种实用的表面材料。在18世纪,搪瓷铸铁炊具迅速普及,到1800年代初期,大块金属板上也被覆以陶瓷,用于教室、会议室和建筑内。这些就是瓷釉线圈和板材的前身,当今用于全球各地的白板和黑板均由这些瓷釉线圈和板材生产而来。
从教育和医疗设施,到交通和公共空间,几乎所有现代环境中都能发现釉瓷搪瓷的身影。这种玻璃状表面光滑、耐用且无孔,适合公共交通车站和都会区等污染严重且使用频繁的空间。
在现代,CeramicSteel,即与钢基板融合的搪瓷,是教育环境中使用最广泛的书写表面之一。在全球超过2500万间教室中,这种表面因其耐用性和耐污渍、耐刮擦、耐火、耐化学品和耐细菌而受到称赞。
无论范围或地点,釉瓷搪瓷依然是一种引人注目的装置,这也并未背离将其用作装饰物的初衷。数字和丝网印刷技术使得大型搪瓷艺术作品成为可能。有了开发定制颜色和印刷精美高清图像的能力,任何项目都不会受到限制。
超越表面
随着全世界的关注重心逐渐向更加可持续和长久的解决方案转变,相比环保意识较弱的产品,釉瓷搪瓷已成为一种更具吸引力的替代选择。CeramicSteel99.9%可回收并通过了Cradle-to-Cradle认证,是一种持久的材料,可显著降低对环境的影响。了解釉瓷搪瓷的历史之后,您将能从这个看似工业化的流程中发掘出不为人知的美,这也使我们不禁设想古老的搪瓷工艺可能成为可持续建筑、设计和书写表面走向未来的一个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