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亿 - 这是目前地球上走路、骑车、驾车和乘飞机的人数。目前人口增长率为每年8300万,2018年全世界有6000万人出生。据联合国预测,地球人口到2055年将突破100亿。有很多人居无定所。
时至今日,中国和印度的人口分别达到14亿和13亿,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 麦肯锡公司开展的研究预测,中国城市人口到2030年将突破10亿。这种人口的显著增长将造成到2025年,“人口过百万的城市将达到221个,而目前欧洲只有35座城市达到此规模,人口过500万的城市将达到23个。印度人口也急剧增加, 印度时报报道称,印度人口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15亿。
此外,随着人口持续增长,中产阶级群体也不断壮大。 安永和新兴市场研究机构SKOLKOVO开展的研究预测,到2030年,全球2/3的中产阶级将居住在亚太地区。这意味着,未来10年将有50000万中国人成为中产阶级,到2030年有47500万印度人成为中产阶级。
越来越多来到城市工作和娱乐的人们催生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交通运输需求。据预测,到2025年,交通运输和城市基础设施将成为印度和中国两个规模最大的市场。“印度的都会区铁路和地铁每年需要增加至少350至400公里,中国则需要增加近1,000公里,”McKinsey & Company披露称。
中国和印度并非面临着建造和升级公共交通系统压力的仅有的两个国家。未来几年,公共交通发展将成为全球各个城市需要优先落实的重点任务。东京、首尔、莫斯科和纽约拥有全世界最繁忙的10个地铁系统,每年的客运量远远超过10亿人次。
新南威尔士大学的研究人员确定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发展(TOD)的定义是,铁路、公共汽车或渡轮公共交通工具可为更加环保且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城市形态奠定基础的城市规划理念。由于侧重于可持续城市扩张,城市交通枢纽的周边区域将有密集的公司和餐厅,鼓励市民四处走动并开展互动。
Polyvision建筑产品销售经理Marc Schroyen表示,现代公共交通设计有若干关键资产。“交通区域采用的材料必须高度耐用,因为它们要面对大量客流与多种环境因素。高耐用性能够保证数十年的使用时间,这对于多数公共空间而言必不可少。” 圣凯瑟琳地铁站就是运用Polyvision坚固耐用的墙板 将自然元素融入地铁站的一个典范。
Schroyen还强调了当今公共交通空间所需的美观性。“现代公共交通设施是目的地的一部分。它们曾经只是从A点前往B点的交通工具,但欧洲和亚洲的主要城市取得了引人注目的发展。由于这些空间一流的建筑和艺术设计,机场和换乘站本身也已成为了景点。世界知名的平面设计师Stefan Sagmeister也同意这种说法。在他的谈话美的重要意义中,他比较了纽约的两座火车站:破旧的宾州车站和美观大气的中央火车站。研究显示,在中央火车站乘车的旅客比在宾州车站乘车的旅客心情更好。Sagmeister介绍了高人流量环境中,公共艺术设计如何对改善心情和减少犯罪产生有力影响。
尽管美观性是一个重要元素,但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涉及多个方面且十分复杂,牵涉到所见之外的更多元素。Christopher Charles Benninger教授有效地整合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的各个方面,在2002年发表于Ekistics的文章智慧城市化的原则:不丹新首都计划案例分析中新创了“智慧城市化的原则” (PIU) 一词。PIU是一种城市规划理念,概述了调和城市规划和管理问题的10项公理。
PIU理论对城市规划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并将下列10个元素引入了全球城市规划的前沿。
- 平衡自然:区分利用资源和剥削资源。
- 平衡传统:尊重文化资产、传统惯例和风格。
- 恰当的技术:使用本地的建筑材料、施工技术、基础设施系统和项目管理资源。
- 欢乐:鼓励社交互动以造就富有活力的社会。
- 效率:平衡绩效和消耗,并鼓励资源使用的共享经济模式。
- 人文尺度: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人文尺度,鼓励面对面互动并减少步行障碍。
- 机会矩阵:提供平等的机会,例如安置场所和医疗保健设施。
- 区域一体化:整合城市相关社会和经济区域也具有物理形态的事实。
- 平衡运动:设计能够平衡步行、汽车、驾车、铁路或巴士大运量快速交通的交通系统。
- 机构一体化:基于公民责任和义务的负责、透明的地方治理对于良好的城市发展而言至关重要。
随着中产阶级人数不断增加,地球上使用交通工具的人口也再创新高。通过平衡自然保护和资源消耗,同时采用高品质材料打造精美的公共空间,公共交通发展和设计有望造就一个更加可持续的星球,为人类带来相互交流和繁荣发展的环境。